Wenda20200209 11:19 关于“侥幸心理”;做人要实实在在、踏踏实实
女听众:一般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,往往这种心态会导致很可怕的后果。从佛法上怎么理解“侥幸心理”的深层次原因?我们应该怎么改变?
台长答:侥幸心理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思维模式,就是当一个人在判定一个事情能够成功与否的时候,他会有两种心态出现:一种是成功了怎么样,一种是失败了怎么样。在成功和失败当中,他才会产生一种侥幸的心理。因为他觉得成功希望万一不大怎么办,那他需要一个侥幸心理来陪伴;当他觉得这个事情失败了,他又怎么办,他又希望有一种侥幸心理来陪伴。而这种依托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就称为一种依附的心理状态,就是依附在成功和失败当中,依附在自己认为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精神支柱上,就是一种侥幸心理。就是万一失败了,我还有这个呢;万一成功了,我更好,我能更怎么样怎么样。这种就是侥幸心理。所以当他失败的时候,就是因为没有做足功夫,使他失败,因为他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。我举个简单例子,很多人抽烟的时候,他有一种侥幸心理:“医生都说抽烟会得肺癌,同事当中、朋友当中有好多年轻人都没得肺癌,大家都抽,难道就轮到我得肺癌吗?”他就这样。根据这个侥幸心理,所以他最后得了肺癌。听得懂了吗?(听得懂)我跟你从医学上、心理学上都分析了(这种的话,我们应该怎么改变?)做人实实在在、踏踏实实,不要拥有侥幸心理是最好的(好的)一就一,二就二。“万一这个事情……”没有“万一”,做足努力、做足准备。
注:
1. 文字记录适合同修学习心靈法門知识和查阅相关问题。若同修有时间请尽量多听原录音,因为听录音可以接到台长的气场。
2. 录音文字整理尽量保持与原录音一致。但因对话交流带有语气,文字整理不可能完全还原情境。
3. 录音中部分问题台长回答为个例,请勿以个别代普遍。
4. 如读者遇到文字记录与自己理解差异较大的内容请以原录音为准(每段文字记录均有标注原录音时间段,方便查找)。
5. 节目文字整理涉及的开示是节目录音当前日期的开示,后续若同修听到或看到同类问题新的开示,请以新开示为准。
6. 本文字内容未经东方台审核,请谨慎擅自编辑成书及出版!
深深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!
深深感恩大慈大悲盧軍宏台长!
上一篇:梦见同修是“消业再来”┃Wenda20200209 10:23
下一篇:法布施没人看是否还有功德┃Wenda20200209 13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