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境界来回答
——弟子提问 师父回答——卢台长2017年2月新加坡弘法解答会(4)
台长博客 2023-07-25
问:经上说“不应住色生心”,师父也曾经开示过“静止无心”,这里的“心”是指见种种色而生的妄心、妄念吗?跟我们平时所说的当生慈悲心、无畏心与平等心,该如何区分呢?我们看众生受苦,应觉可怜而生慈悲心,还是该明白这是因缘果报所为而不生其心,学习弥勒佛的豁达,笑看人间天下事呢?
答:你没有这么高的境界,你现在问的问题是根据不同的境界来回答的,因为你现在不是菩萨的境界,你说要“弥勒佛的笑看天下”,你现在舍得了你的家吗?你现在舍得了你的身吗?你现在舍得了你人间的一切物质吗?你舍不了,你怎样跟菩萨的境界来比啊?所以没有到这个境界,这些问题全是空话。为什么很多人把佛法很多的问题,简单的和复杂的拿来对质,好像它们是矛盾一样。小学生应该学“1+1=2”,到了教授才会知道什么叫开根、什么叫哲学。好好学佛才能彻底地开悟,不要拿菩萨的理论来对质你自己想不通的,或者很浅显的、人间的对佛法理解的理论。